工业机器人
第三代工业机器人:即所谓的“只治式工业机器人”。它不仅具有感知功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决策及规划能力。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quan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首代工业机器人目前仍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工业机器人经历了诞生---成长---成熟期后,已成为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装备,世界上有约75万台工业机器人正与工人朋友并肩战斗在个条生产线上,特种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家族的后起之秀,由于其用途广泛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仿人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yi疗机器人、jun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各种用途发特种机器人纷纷面世,而且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实用化迈进。
工业机器人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机器人的定义也不断充实和创新。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quan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历史
1962年
美国AMF公司生产出“VERSTRAN”(意思是wan能搬运),与Unimation公司生产的Unimate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的热潮。1962年-1963年
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性。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按其控制方式可分为三类。人们试着在机器人上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包括1961年恩斯特采用的触觉传感器,托莫维奇和博尼1962年在世界上早的“灵巧手”上用到了压力传感器,而麦卡锡1963年则开始在机器人中加入视觉传感系统,并在1964年,帮助MIT推出了世界上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能识别并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的昆山威普特于2025/4/27 20:23:06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jinghua.mf1288.com/kswptjqr-2858343166.html